本文为您提供 “2025最新的七款局域网监控软件精心盘点” 相关的内容,其中有: “局域网监控好用的软件?2025最新的七款局域网监控软件精心盘”, 等内容。。文章摘要:
1、局域网监控好用的软件?2025最新的七款局域网监控软件精心盘
在当今数字化办公与网络管理日益重要的时代,局域网监控软件成为了众多企业、机构以及网络管理者的得力助手。
它能够帮助我们实时掌握局域网内的设备使用情况、人员操作动态等关键信息,从而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、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规范内部管理。

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七款在 2025 年火爆的局域网监控软件。
一、洞察眼 MIT 系统
功能:
实时查看:可实时查看局域网内各终端设备的屏幕画面,支持多屏同时查看,便于管理者随时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。

屏幕录制:能对屏幕活动进行全程录像,录像文件安全存储,方便回放查看,为处理各类问题提供有力证据。

网页浏览记录监控:完整记录员工电脑的网页浏览历史,包括网址、访问时间、停留时长等信息,管理者还可设置禁止访问的网站列表,限制员工访问无关网站。

即时通讯监控:支持对微信、QQ、钉钉等主流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记录进行监控,记录聊天内容、文件传输、聊天时间等信息。系统可设置敏感词库,出现敏感词汇时立即预警。

文件操作审计:对局域网内各设备之间的文件共享、复制、删除、修改等操作进行全面审计,记录操作的时间、源文件位置、目标文件位置以及操作的用户账号等关键信息,防止内部敏感文件的不当传播与误操作。

应用程序管控:能监控终端用户运行的所有应用程序,记录应用程序的启动、关闭时间以及使用时间,并可设置应用程序黑名单和白名单,禁止或允许特定应用程序运行。

远程协助与控制:可以远程控制局域网内的终端计算机,管理者可以选择强制远程、开启客户端同意模式或只观看不控制模式,方便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和故障排除。

优势:
功能全面且深入:涵盖了从设备管理到具体操作行为监控等多方面的功能,能够满足企业在局域网监控方面的复杂需求,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。
数据安全保障强:采用多重加密技术,在收集、传输和存储监控数据的过程中,能有效防止数据泄露,让企业不用担心内部信息安全问题。
二、Graylog
功能:
日志“统收统管”:把局域网里散落在各处的日志拉到一处,包括服务器、网络设备、终端电脑的系统/应用日志都能吃下。集中后,按来源、级别、关键字随手一筛,查证据不再来回登机器。
实时分析和告警:规则一设、查询一跑,异常活动会自己浮上来,比如错误登录突然飙升、某台设备对外发起了不合常理的请求。半夜值班时我就靠它盯着“失败登录次数>阈值”,手机真的会第一时间亮起来。
流程化处理:日志进来先做解析与清洗(提取字段、重写时间戳之类),再分流到不同流(stream),后续留存、告警、审计各走各的路,逻辑挺清楚。
优势:
扛量能力可靠:海量日志喂进去不慌,检索和聚合照样能跑,安全监控和故障排查都能从中挖到“关键那一条”。
开源、可折腾:需要什么字段就扩展解析,需要什么看板就自己搭,和现有系统做集成也顺手。有一次为了适配老设备的奇怪日志格式,改了点解析规则就搞定。
三、Veeam ONE

功能:
性能全景监控:服务器、存储、虚拟机的 CPU、内存、磁盘 I/O、网络流量都在同一块大屏上,趋势图一拉,就能看出是不是某台虚机在“吃独食”。我个人觉得它的历史趋势回放很实用,复盘问题靠它省了不少嘴皮。
资源优化建议:基于长期监控数据给出建议,比如该给哪台虚机减点 vCPU、哪个数据存储要做均衡、备份时间窗要不要挪一挪。很多建议不一定一步到位,但拿来当决策参考很顺手。
优势:
与备份生态深度打通:和 Veeam 的备份/恢复配合得天衣无缝,容量、性能、保护策略放在一张图上看,管理链路省事很多。
分析“有点聪明”:异常能提前预警,定位也比较贴近现场,比如指出“瓶颈更像是在存储队列而不是 CPU”,这种判断对运维排障特别省时间。
四、Riverbed SteelCentral
功能:
网络性能体检:延迟、丢包、带宽利用率这些硬指标,按链路、按站点细到颗粒。一旦某条专线出现毛刺,图上会直接“跳”出来。我遇到过一次跨城链路抖动,就是靠它精确到时间点、方向和流量类型。
应用端到端洞察:从用户端到服务器,把响应时间、吞吐量、调用路径拆给你看。用户说“页面有点卡”,用它一跟踪,慢在 DNS、慢在握手,还是慢在后端 SQL,几乎一眼就明白。
优势:
全链路覆盖:从网络底层到应用上层,视角连起来后,定位瓶颈不再“踢皮球”。
大数据分析加持:长期沉淀的流量与会话数据能做对比与基线,能挖出“看起来正常但其实变差了”的变化,优化部署有据可依。
五、Checkmk

功能:
自动发现与配置:扫一遍网段,设备、服务自己冒出来,常见监控项自动挂上。第一次铺监控时,我基本是边喝咖啡边等进度条就完成了大半。
多维度监控:网络设备、服务器、应用统统纳入,性能、状态、漏洞提示都能看。还支持自定义规则,奇葩场景(比如某内部小服务的特定端口与返回码)也能被好好盯住。
优势:
自动化程度高:大规模环境里,自动发现能省掉大量手工点点点,后续批量变更也不费劲。
定制弹性足:按企业的架构和流程来定监控项与阈值,既不漏报也不刷屏,贴合现场节奏。
六、New Relic
功能:
应用性能管理:从前端到后端,响应时间、错误率、吞吐量一清二楚;深入到代码级的追踪,哪一段函数慢、哪一条 SQL 顶住了,试用几次你就会依赖它。我们有次灰度发布后 P95 飙升,就是靠它锁定到某个 JSON 解析的热路径。
基础设施监控:服务器、数据库、存储的资源使用情况实时挂图,以免应用被底层资源拖累。看到磁盘 IOPS 上不去,应用层再怎么调也白搭,这种提醒很及时。
优势:
洞察够深:代码级诊断让优化有抓手,改完再看指标回落,心里有数。
以用户为中心:从真实用户体验出发,页面渲染、接口响应都能映射到用户感知,产品团队更容易对齐优先级。
七、Prometheus

功能:
指标采集与存储:从服务器、网络设备、容器、应用拉各种指标——CPU、内存、请求次数、延迟……时序数据存得很高效,后续查询不拖泥带水。新服务上线,metrics 暴露好,十几分钟就能纳管。
灵活的查询语言:PromQL 真的是“越用越顺手”。过滤、聚合、分组、窗口函数一把梭,想看哪段时间哪个实例抖了,两三句就能写明白,潜在瓶颈也能被你“捞”出来。
优势:
开源生态旺:Exporter 多、集成多,遇到冷门设备也常能翻到现成方案;需要时再配合 Alertmanager、Grafana,把告警和可视化串起来。
数据处理给力:高效抓取与压缩存储,大规模场景照样扛得住。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监控数据,也能被快速拉通做分析,落到可执行的结论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