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先把话说在前面。现在大家的电脑和手机里,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:项目方案、客户报价、身份证扫描件、旅行照片,甚至还有几份忘了删的临时表格。平时看着没事,一旦电脑丢了
先把话说在前面。现在大家的电脑和手机里,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:项目方案、客户报价、身份证扫描件、旅行照片,甚至还有几份忘了删的临时表格。平时看着没事,一旦电脑丢了、被人顺手拷了个U盘,或者同事好心却不小心把文件外发,麻烦就来了。
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提前锁好。下面这五种做法,都是我自己或身边同事踩过坑后留下的好方法。
一、部署洞察眼MIT 系统
透明加密:
Word、Excel、CAD、PDF 等常见文件,员工照常打开、编辑,系统在后台自动加密。文件只要离开授权环境(拷到U盘、丢到个人邮箱),要么打不开,要么一堆乱码。
权限管控:按部门、岗位、时间段、文件类型配查看、编辑、打印、转发等不同权限。比如设计部能看能改,销售只能看,打印还得审批。加班时间外自动降权限,这招在节假日挺管用。
操作记录:谁新建了、谁解密了、谁删除了,系统记得清清楚楚。复制、粘贴这种操作也能限制。
外发管控:要给外部合作方看文件,可以设有效期(7 天、15 天)和访问次数,发一个授权码过去就能打开,但不能下载、复制、二次转发。
水印:打开文件就有动态水印,写着合作方名称和访问时间。万一流出去,顺着水印就能追到源头。
二、移动设备加密(手机/ 平板专属方法)
全盘加密:照片、聊天备份、扫描件、视频,全都一起锁上。设备丢了或临时借人用,在未解锁状态下啥也看不到。
应用加锁:文件管理、相册、笔记、网盘之类,单独加密码或生物识别。有人借你手机看个视频,应用锁能挡住他顺手点进相册的冲动。指纹、面容都行,解锁动作很快。
隐私空间:不少品牌自带“私密空间”“保密柜”。加密后的文件不在普通文件管理器里显示,需要从特定入口进去。我自己把重要证件的扫描件扔进去了,图标还换成了不起眼的小文件夹。
三、Windows 系统自带加密(系统级方法)
选分区加密:D 盘、E 盘这种数据分区加密更合适(系统盘不太建议新手动)。加密后,哪怕把硬盘拆下来插到别的电脑上,也读不出来。
密码和恢复密钥双重保护:设置解锁密码的同时,系统会生成唯一的恢复密钥。忘密时靠它解围。我自己会把它存到U 盘,再打印一份塞抽屉,纸上贴个小黄签,写着大概时间和用途,别跟别的纸混一块。
兼容稳定:原生功能,少装一个第三方工具就少一个潜在漏洞。加密的过程在后台慢慢跑,你照常办公,等它自己转完。第一次启动可能需要一点耐心,别在这时候搬动大批量文件。
四、macOS 系统自带加密(苹果用户专属方法)
全盘级保护:打开“文件保险箱”后,系统文件、用户数据、缓存都一起加密。硬盘被强拆也没用,插到别的设备上看不到内容。
Apple ID 密码重置:忘了密码,可以用 Apple ID 重置。双重验证在这里特别关键,方便又安全。前提是别把 Apple ID 和解锁密码都忘了,这可真救不了。
后台加密不干扰使用:你继续工作、看视频、开会,它在后台慢慢加密。风扇偶尔会转得快一点,基本不影响使用。我的习惯是晚上插电后再开,第二天起床就好了。
五、邮件附件加密(文件传输场景方法)
传输链路防护:发邮件时给附件单独加密,途中被拦截也打不开。以前“裸发”邮件附件,现在真的不建议。
常见邮箱都能用:QQ 邮箱、网易邮箱、Outlook、企业邮箱,基本都有对应方式,很多时候不需要额外装插件。公司里的人上手会更快。
单次加密单次有效:不要所有附件都用同一个老密码。发完邮件,再用短信或企业IM 把密码单独发过去。我习惯用一个提示语,比如“今天的密码是客户简称加最后两位数字”,既安全又好记,但别写在同一封邮件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