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数据,是当下许多组织正常运转的核心要素,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与价值。一旦这些数据不慎泄露,小则可能让个人隐私暴露,大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、声誉受损,甚至影响到组织
数据,是当下许多组织正常运转的核心要素,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与价值。
一旦这些数据不慎泄露,小则可能让个人隐私暴露,大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、声誉受损,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发展。
近年来,数据泄密事件时有发生,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,可能是内部管理的疏漏,也可能是外部恶意的侵袭。
如何为数据筑牢安全防线,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。

基于此,我们收集整理了 25 年最新的六个数据防泄密方法,希望能为守护数据安全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。
一、部署洞察眼 MIT 系统
功能:
文件加密:支持动态加密,即文件在使用时自动解密,不使用时自动加密,确保文件始终处于安全状态,且加密过程对员工正常工作影响极小。

智能加密:将智能识别技术和加密技术相结合,实时扫描电脑上的文件,一旦识别到含有敏感内容的文件,会立即进行加密。

敏感内容识别:该系统可设置敏感词库,当员工输入或传输包含敏感词的内容时,会自动触发警报并进行拦截。

设备管控:限制 USB 设备、移动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的使用,或仅允许授权设备接入。

外发管控:为外发文件设置打开次数,例如只允许对方打开 3 次,阅读完关键信息后文件便无法再次打开;设置有效期天数,如 30 天后文件自动失效;还能禁止打印、禁止复制粘贴,防止文件内容被进一步传播扩散。

特点:
加密方式灵活,不影响正常工作效率;敏感词拦截功能可提前预防泄密行为;设备管控严格,减少外部设备导致的泄密风险,整体能形成完整的防泄密闭环。
二、应用数据脱敏技术
功能:
对数据库中包含的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手机号等,通过替换、屏蔽、截断等方式进行脱敏处理。
在非生产环境(如开发、测试环境)中使用脱敏后的数据,既能满足正常的业务需求,又能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。
同时,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权限,设置不同的脱敏规则。
特点:
在保留数据可用性的同时,去除了敏感信息,降低了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泄密风险;脱敏规则可灵活配置,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;能有效保护核心敏感数据,尤其适用于需要共享数据进行开发、测试等场景。

三、建立数据访问审计日志系统
功能:
详细记录所有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情况,包括访问者身份、访问时间、访问的数据内容、操作类型(查询、修改、删除等)。
系统会对日志进行实时存储和分类管理,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和分析日志。
当发现异常访问行为,如多次失败的访问尝试、非工作时间的大量数据访问等,会自动发出预警。
特点:
实现了对数据访问的全程追踪,便于事后追溯和责任认定;异常访问预警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泄密风险;日志记录完整且规范,为数据安全审计提供了可靠依据。
四、采用云存储加密防护
功能:
对于存储在云端的企业数据,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再上传。
加密密钥由企业自行管理,云服务提供商无法获取密钥,确保数据在云端的存储安全。
同时,支持对云存储中的文件进行权限设置,限制不同用户的访问和操作权限,还能对文件的下载、分享等行为进行监控。
特点:
将数据加密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,保障了云端数据的私密性;权限管理精细,可有效控制数据在云端的流转;结合监控功能,能及时发现云端数据的异常操作。

五、实施移动设备管理(MDM)方案
功能:
对企业员工使用的移动设备(手机、平板等)进行集中管理,包括设备注册、远程锁定、数据擦除等功能。
当移动设备丢失或被盗时,可通过远程操作擦除设备中的企业数据,防止数据泄露。
同时,能限制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安装和使用,禁止通过未经授权的应用传输企业数据,还可设置设备的安全策略,如强制设置密码、自动锁屏等。
特点:
针对移动设备的特点进行管控,适应移动办公趋势下的数据安全需求;远程管理功能能在设备失控时快速响应,减少数据泄露损失;安全策略设置可提高移动设备自身的安全性。
六、开展数据防泄密应急演练
功能:
模拟各种数据泄密场景,如内部员工恶意泄密、外部黑客攻击窃取数据、设备丢失导致数据泄露等,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。
演练过程中,检验应急响应流程的合理性、各部门协作的顺畅性以及应急措施的有效性。
演练结束后,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,完善应急预案。
特点:
通过实战模拟提升企业应对数据泄密事件的能力;能提前发现应急预案中的漏洞并加以完善;增强员工的应急处理意识和协作能力,在真正发生泄密事件时可快速、有效地进行处置,降低损失。

通过运用上述六个方法,企业可以从技术、管理、应急等多个层面构建数据防泄密体系,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。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合理搭配使用这些方法,全面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。
编辑:玲子